销售型产品文案的作用,无外乎是将产品卖给消费者,然后把钱赚回来。所以成都网络营销公司认为,在这类文案中,有两个关键元素:产品和消费者。如果写文案时,没有将这两个元素搞清楚,就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。
产品一端,我们要做的是要找到或者打造一个,能够打动用户的卖点。而消费者这一端,是要洞察到消费者真正需求。
1、产品的3种卖点
在写作产品文案时,第一个需要考虑清楚的重要问题,就是产品的卖点是什么?
“我有你没有”
如果你的产品真有某种前所未有的创新,比如你研发的手机可以一个月不充电、摄像头有3亿像素,或者内存达到3个T,但价格还是原来的三分之一。
这时候都不需要写啥文案,一篇报道出去,产品肯定卖疯了,同行也只有干瞪眼气死。
这种级别的产品就是“我有你没有”。
当然,除了几百年出一个的乔布斯,咱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,所以想想就好了。
“我说你没说”
如果我们的产品真没啥亮点,该咋办呢?有一个方法就是“我说你没说”。
现在产品爆炸的时代,每个品类中互相争夺市场的产品,少说也得几十种,所以具有真正的独创买点难上加难。
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找找那些“各品牌产品虽然普遍具有,但是都没有说出来的特点”。
在这里还是讲一个,文案界流传很广的超级大佬霍普金斯的故事,如果你听过,可以直接跳过:
有一天,喜立兹啤酒厂陷入了销售困境,于是邀请霍普金斯给做个广告。
酒厂领导在接待霍普金斯老爷子的时候,首先邀请他参观了工厂,什么设备、发酵工艺都做了详细介绍,可是霍老爷子就是提不起任何兴趣。
但是到参观完要走出工厂时,霍老爷子忽然惊喜的发现,啤酒瓶子正在进行高温消毒。
这时候厂长告诉他,这个消毒流程是所有品牌的啤酒都在做的事情,没有什么特别。
但是霍普金斯说:其他品牌做不做不重要,重要的是消费者不知道谁在做!
于是霍普金斯就以“每一个啤酒瓶都经过高温蒸汽消毒”为核心主张,做了一系列广告,一举让喜立兹啤酒获得市场第一的位置。
这个故事说明,其实所谓的独特卖点可以并不“独特”,而是让消费者觉得独特就可以了。
比如S&W罐头的的这则文案,其他品牌罐头在制作时,很可能用的也是肥大、健康的鱼和差不多的制作手法,但是谁让人家第一个说了出来呢?
我们唯一添加的东西就是盐
我们的蛙鱼没有必要添加作料以增其汁味。
因为它们都是肥大的蛙鱼。
这些健康的蛙鱼,每年溯游到菩提山之北的长长河川。
如果我们在蓝碧河选不出理想的健鱼怎么办呢?
我们会耐心地等到明年。
为什么?
因为如果不是完美的,不会被S&W装入罐头。
“换种方式说”
当你万一既没有真正的独特卖点,也没找到大家都没有说过的卖点,该怎么办呢?
这时候你可以用“换种方式说”,用文案创意来跟对手在相同卖点,正面刚!
用文案术语说,就是用不同的创意来进行卖点区隔。
比如烤鸡店一般都能想到,食材是重要的卖点,但是当大家都主打食材卖点时,下面这个日本某烤鸡店的广告,就以独特创意宣传了食材,做到了与其他店的区隔。
还有地产文案都知道,容积率是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卖点时,我们怎样进行不一样的表达呢?
所以我们除了要搞定产品之外,还要洞察消费者。
2、洞察消费者的真正需求
“洞察”并不是广告行业的专有名词,在其他领域也应用广泛,李小龙先生在《李小龙技击法》中就多次提到过“洞察”的重要性。
搏击中的洞察,是指提前一步预知对手的动作。
比如当对手想要出拳时,肩膀或者手肘必须要首先启动,所以当我们看到对手肩膀有轻微动作时,就要做好对拳的防御,或者直接封住对手的拳头。
搏击中所讲的洞察和广告中的洞察,其实有些类似,都是指通过表面现象,去预知对手(消费者)的真正心理。很多人参加运动的重要原因,是因为可以在朋友圈里显摆一下,这就是通过表面的现象,洞察到了一部分人的真实心理。
异曲同工的还有这条文案:还有6公里就可以发朋友圈了。
当然这样的洞察并不是完美的,因为它只是通过现象发觉了人们的真实心理,可是并没有与产品或者品牌相联系。
也就是说,虽然它们的洞察精准,但是商业意义并不大。
而一句好的文案,必须是具有与产品或者品牌相关的洞察,比如全联经济美学的系列文案,就是既精准又与品牌相关。
3、怎样才能洞察真正需求呢?
关于如何找到基于产品的洞察,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, 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。
在这里我分享给大家,一个初级简单方法:深度逼问。
这个方法虽然不是万能的,但是却可以使一些经验不是很丰富,或者没有条件做消费者调查的文案,至少更为接近消费者真正需求。
我们上面分享过了,所谓的洞察就是通过现象,去了解消费的需求本质,所以我们就可以面对典型的消费者,进行一些深度的逼问。
再重申一点,以上的这个方法,可能并不能帮助你洞察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,但是它却可以帮助一些经验不多的人,更加接近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,至少可以做一些参考。